首页 生活正文

为什么睡觉说找周公(睡觉跟周公有什么关系)

zybk 生活 2024-04-21 15:45:01 2125 0
大家只所以把做梦叫“梦周公”,这是因为据说周公善于解梦,民间就有许多关于周公解梦的书籍。所以后人就习惯性的把做梦说成是“梦周公”,来表达对周公的敬仰,也希望梦能够给自己带来好的运气。

我们在日常聊天中,常常把某某人去睡觉了,比喻成某某人“去见周公”了,“去跟周公聊天了”。

那么,为什么睡觉叫做“见周公”呢?周公是谁?又是谁去见周公?

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曹操和曹植父子的两首诗(全诗笔者之前文章分别分享过):

短歌行(节选)

汉·曹操

山不厌高,海不厌深。

周公吐哺,天下归心。

君子行(节选)

汉·曹植

周公下白屋,吐哺不及餐。

一沐三握发,后世称圣贤。

这两首诗中的“周公”,说的是周文王姬昌之子、周武王姬发之弟,姓姬名旦,世称周公旦。

因姜子牙和周公旦协助文王、武王建立周朝立下勋功,周武王分别封齐、鲁之地为其封国,也就是说姜子牙是齐国的开国之君,周公旦是鲁国的开国之君,这就是山东称齐鲁之地之由来。

然而,由于周武王去世时,其子周成王尚在襁褓之中,周公旦受兄长武王托孤而留在周朝代为摄政,由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。

伯禽临行前,其父周公旦戒之曰:“我文王之子,武王之弟,成王之叔父,我于天下亦不贱矣。然我一沐三捉发,一饭三吐哺,起以待士,犹恐失天下之贤人。子之鲁,慎无以国骄人。”

这就是成语“一沐三捉发,一饭三吐哺”之由来,说的是周公礼贤下士,每有贤士来访,为了不怠慢他们,哪怕刚好在吃饭的时候,也会急忙把嘴里的食物吐将出来,哪怕刚好在沐浴的时候,也会急忙把头发束将起来。“三”是多次的意思。

曹操以“山不厌高,海不厌深。周公吐哺,天下归心”自比,表达自己求贤若渴的心情;曹植则以“周公下白屋,吐哺不及餐。一沐三握发,后世称圣贤”自勉,表达自己想成为君子圣贤的追求。“白屋”就是老百姓的房子,周公礼贤下士而屈尊到平民百姓家里去求贤。

周公不但礼贤下士,广纳天下贤才,为了规范周王朝的管理,还着手制定一套完整系统的社会制度,这就是《周礼》,我们不妨将其理解为周朝的国家“宪法”。

《周礼》分“礼”和“乐”两部分,所以称“礼乐”。

其中“礼”的部分规范了各诸侯封国的权利职责义务,以及社会各阶层等级的划分及其相对应的行为规范;“乐”的部分则规范了周王室和诸侯国及下各阶层使用音乐的等级制度,比如周王室能用什么乐器,诸侯能用什么乐器,大夫只能用什么乐器,不能乱用,否则就是僭越。

在很长一段时期,《周礼》对于巩固周王朝的稳定和统治,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。

但是,到了春秋时代,周王室日趋式微,诸侯国之间互相倾轧,周公所制定的《周礼》已名存实亡。

到了春秋末期,有一个人对此痛心疾首,大声呐喊疾呼“礼崩乐坏”啊!

这个人就是孔子。

孔子生于鲁国,鲁国祖上便是制定《周礼》的周公旦的封国,所以也叫礼仪之邦。

孔子一生致力于恢复周礼,他提出“克己复礼”的口号,没想直到两千多年后,这个口号还曾经被作为“罪证”拿出来批判过。

孔子对于恢复周礼的伟大工程简直到了废寝忘食,日思夜想的地步,以至于经常睡觉时都会梦见自己跟周公在对话。

于是,后人由此便把睡觉称作“见周公”。

另外,在西周之初,因没有法律规范,男女之事比较随意,甚至于男女滥情的地步,周公发现这样可不行,于是规定男女在敲钟前不能进饭堂,必须到了结婚当天才能行夫妻之事,后来人们便把洞房花烛夜叫做“行周公之礼”,进而延伸到平常的夫妻之事。
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pipizuhao.com/20210.html